↑這圖不是我製作的(出處),這位把小西街介紹的很詳細
清代的彰化有四個城門,位於北門和西門之間有一條熱鬧的街道,人稱『小西街』。清代,小西街是連接彰化縣城西門﹙慶豐門﹚和北門﹙共辰門﹚的交通要道,往西可到洛津﹙鹿港﹚,往北 可到葫蘆墩﹙豐原﹚,兩頭既是魚米之鄉,又兼具貨物貿易之盛。
現今的小西街巷,分屬於長安街和陳陵路的小巷弄,地址也許是新的,但小西人勤儉重義、手工靈巧及固執不服輸的特質,依舊迴盪於巷道間…。
※ 以上資料來源取自"彰化市觀光導覽手冊"。
我按照上面地圖的順序走我迷路了(最主要是飲料店不在了),走了一大圈,結束看GPS紀錄有4公里的路程,其實若沒走錯路不會那麼長。
職業關係喜歡看人文歷史,因為心裡很明白在新的建設下與舊有的會有所衝突,因此這些建築與人文隨時會改變,今天不記錄、不看,哪日不復見,只能從書上看了。親身的體驗那種感動,書上是無法傳達出來...
↑紅葉大旅館,裡面有很多童玩,去的時候沒有開,可惜無法用自己的眼睛做記錄
紅葉大旅社是目前彰化市旅社中,營業歷史最長,聽說原屬吳士春家族,於1961年落成,會以紅葉為名,除了紅葉棒球隊,另個原因是第一代老闆妻子名字中也有個「紅」字。
再往前走可以看到這面牆
↑每個版畫有個故事,咖啡館已經歇業,它的字用很特別東西做出來
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三合大旅社
三和大旅社旁邊有個小巷子,也就是俗稱的「醫生巷」,此時先不要急著走進去,抬頭看,會看到到幾個字「字樣、...」,他是紅葉大旅社第一代老闆兄弟合開的,專門在金屬器具上雕刻,當時全台只有兩間,現已經歇業了。
醫生巷,據說這裡出了很多位醫生,所以被稱為醫生巷,走進去是條死巷,仍有住家、也有廢墟,生活環境不是很好,無法得知是甚麼原因還有人住在這。
因為有廢墟,所以不時會在屋頂上或是巷弄看到貓在走動
再往前走可以看到高賓閣酒家後方,也就是以前台鐵宿舍
↑圖中右手邊那是個水塔
再往前走就到小吃街(陳陵路),在這路上可以看到剛提到的高賓閣酒家正面↓
日本時代,「高賓閣酒家」就是許多商人雅士歡宴聚會。它的頂端外型有如西洋船,在當時可是最前衛的建築形式,以現代的眼光審視,這樣的建築體依舊摩登大膽,後來成為鐵路醫院,而時至今日,建築物已全然荒廢,人潮再也不曾在此駐足,之前要拆掉,但在地方人士爭取下現在正在重建,重旁邊巷弄可以看到建築物外牆有點剝落,若沒看錯資料,這建築物是海砂屋,它被留下來以後的維護是個問題,也考驗著現代的建築技術,能否為它注入新的生命力?!
現在已經搬到對面,以前在高賓閣酒家旁,吃東西的人很有勇氣,高賓閣酒家後來改成鐵路醫院,也就是太平間~~
↑紅豆湯加芋圓加湯圓,熱湯你可看到湯圓是現做的
以前在這吃的人,可能是東西太美味,所以忘記旁邊是太平間這回事,在銅鐘圓仔對面巷子就可看到小時候大餅,每天現做,平日只賣原味跟紅豆餅,假日才有其他口味的。
順著高賓閣酒家往前走,就會看到肉圓老店,一家是阿璋肉圓,另家是彰化肉圓,真正好吃的是阿璋。
↑肉圓、苦瓜排骨湯
那時不知道有附清湯,只看到是清蒸的湯,就想點一碗來喝。阿璋肉圓那條巷子有沒多久有一家素食老店「彰化素食」,東西是道地小吃,吃素者可以不用擔心來這沒東西吃。
↑阿璋肉圓對面是糯米炸
糯米詐有點類似去燒烤店吃日式麻糬,燒烤店是用烤的,它是用炸的,炸好後沾上一層花生粉,再配上店家特製酸梅湯,雖然很吃得撐,仍把東西吃得精光,只因為好吃。
↑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一家老店,添記百貨行
添記對面有條巷子,也就是剛剛紅葉大旅社那條巷子,走進去馬上看向左手邊,有幅油畫,名為「西門油畫」。
彰化古城的西門建於1723年,是全台灣第一個磚造城,現已拆除,畫家就畫出這幅畫。不知道是誰想出來把這幅畫掛在街道上,這是活生生的歷史文物,不用隔個玻璃就可近距離接觸,使得我駐足許久,重新看這城市。彰化以前稱為半線,因為以前彰化是平埔族,聚落這裡是「半線社」,地名就叫半線,所以到這除了看到建築物,不妨也看看地上,會看到寫著半線的鋪面。
看完畫往光復路走大約5分鐘,就會看到定光佛寺,為國家第三級古蹟。
定光佛是客家人的傳統宗教,與漢人文化融合,寺內也供奉土地公和媽祖。這座清朝時期建的廟宇,曾經經歷大火,還好正殿沒有被焚毀,才能保留清代建築的雕花與書法。
這裡離彰化火車站很近,除了逛這裡吃道地小吃,還可以去扇形車庫見證另一個歷史。
↑這張圖與小西街沒有關係
只是在這次在這漫步中
另一份感動
我當時在對街看到這間咖啡店
外觀很漂亮
就拿起相機要照
當下根本沒注意到有來車
他卻在那一刻停下來讓我拍照
「快門讓時間暫時停止了,就在那一刻」
用心體會
處處有溫馨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