_1050862

_1050857
一滴水紀念館原本坐落於日本福井縣,沒有一根釘子全用卡榫組合的房子在安然度過阪神大地震後,水上先生決定捐出來作為安慰人心之用,希望能藉此帶給災民鼓勵,當時台灣曾派遣搜救人員前往協助,四年後,日本人抱著相同的精神來台灣參與921地震的救災工作,因為有著同樣的傷痛,日本人決定將這座古宅送給台灣,鼓勵921的災民重建家園,也藉此見證兩國的情誼。

_1050834 _1050863
    ↑和平公園

此為淡水區公在一滴水紀念館旁所建一片的日式庭院,與紀念館互相輝映

_1050847 
進到屋內必須換拖鞋,裡面有解說員只要肯問他們都很熱心地回答

一滴水紀念館,整棟由日本搬遷來台,從二○○四年起在日本逐件拆除,並採用古法編號之後,裝箱運抵台灣。在台灣利用原件編號進行整併,上架組裝的全部過程是用古法興建,也就是利用百年前的樑柱,以榫頭做為結構組合,用竹編土牆來做為隔間及牆面,屋瓦也是百年前的瓦片,整棟建築採挑高方式興建,樓高十一.八米、寬十二米,全部興建面積二七平方米(約六十二.六二坪)。

 

_1050852 
    ↑裡面有一些簡單的日本擺飾

_1050855 
    ↑棟札

紅色部分是棟札是日本建築習俗,記載建築物動土上樑時間、動工的技師以及監造廠商等資料,有如房屋的身分證,紅色布條包著被剪斷的草鞋:象徵著落地生根在這片土地上,

 

_1050856 _1050859  
    ↑鬼瓦

類似中國傳統建築中的瓦當。 

紀念館旁邊是滬尾砲台  

_1050802 
滬尾砲台建造於1886年的火炮砲台。佔地約8公頃的該砲台興建者為台灣第一位巡撫劉銘傳所建造,建造目的為捍衛台灣淡水港。該砲台雖停用多年,但因為長期屬軍事要塞,因此保留狀態頗佳,不但門額上仍留存劉銘傳親筆所題之「北門鎖鑰」石碑,也保留了砲台旁兩道城牆及砲台數座。因此,中華民國內政部特地經此砲台列為台灣第二級古蹟。(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)

_1050809
    ↑洞內的

仍保留著以前木造窗
_1050816
    ↑砲台上方的
_1050821 
    ↑通風口

因為砲台沒有對外窗,剛看到窗戶是面向堡壘內,沒有另一邊可以形成對流,就用這似煙囪的東西,形成對流,冬暖下熱,古人的智慧,不得發自內由衷佩服
_1050831
砲台區面積約一‧五公頃,四周外牆高三丈餘,約一層樓,繞成正方型;內外牆之間有甬道相通為營房及彈藥房,堡壘規模相當完整。滬尾砲台有四座砲座,分別為12吋阿姆斯壯後膛砲一尊、10吋阿姆斯壯後膛砲一尊,8吋克魯伯後膛砲兩尊,現皆已不存。

滬尾舊砲台曾參與清法戰爭。清法戰爭,台灣為主戰場。光緒十年(西元1884年),清廷與法國因安南(越南)問題而爆發衝突。法國政府派遣海軍中將孤拔率領龐大的遠東艦隊東來。七月,法艦擊敗清廷南洋艦隊,隨即進犯台灣。清廷急徵直隸提督劉銘傳赴台主持防務。八月五日,法艦砲轟雞籠港,並於大沙灣登陸,清軍在劉銘傳指揮下,英勇抵抗,迫使法軍退回艦上。八月下旬,清法正式宣戰。十月一日,孤拔率艦隊攻佔基隆,次日,砲轟滬尾。六天後,法軍自沙崙海灘登陸滬尾,清軍浴血抵抗,雙方傷亡慘重,最後法軍不敵,敗退回艦上。

由於法軍無法如願攻佔滬尾,十月二十日,孤拔宣佈封鎖台灣,以十五艦分別封鎖蘇澳、雞籠、滬尾、安平、打狗(高雄)等港,台灣遂陷於孤立,情勢險峻。十一月,法軍攻陷雞籠港,但受阻於獅球嶺,雙方對峙,於是戰局陷於膠著。其間,法軍水土不服,罹患疫病,亡故日多。次年三月,孤拔見攻台不易,於是轉而攻佔澎湖,欲持久作戰。而安南戰場,法軍亦不利,諒山之役,清提督馮子才大敗法軍。法國政府備感壓力。於是四月四日雙方議和。六月九日簽定「清法條約」。二日後,法軍指揮官孤拔憂憤死於澎湖。六月二十一日,法軍終於撤下國旗,退出佔領長達八個月的雞籠港,失意歸航。(節錄: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118篇)

_1050987   
    ↑戳章

完成這名片就逛完淡水的古蹟。

砲台上方有解說員,可以跟他們聊天,免費的導覽,雖然砲座已經不在了,在這可以看到完整的砲台設計,四邊設計又可以進去屋內體驗前人在這的生活。

跟紅毛城相比,較愛這裡,整片草地,不時有鳥在上頭飛翔,又可以遠眺淡水河,趁現在還沒甚麼人發現這裡來這裡走走,遠離喧囂,享受安靜。


檢視較大的地圖 
檢視較大的地圖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eko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